纵观历史中那些帝王将相的辉煌成就,几乎无一例外,都有一位或多位谋士在背后默默出谋划策,帮助他们赢得天下。这些谋士中,少有少年得志者,更多的是经历岁月沉淀、大器晚成的人。这背后有诸多原因:年轻时缺乏阅历,生活困顿潦倒,未遇明主,时机未成熟,或缺少足够的历练……种种因素叠加,导致他们成名较晚。因此,你也无需焦急股市杠杆投资,成长和成功都有自己的节奏。
谈起大器晚成的谋士,子霄觉得,周朝开国元勋姜子牙绝对是一个典型代表。七十岁时的姜子牙,依旧贫困潦倒,一无所有,甚至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卖货郎。与他相比,许多人都会觉得自己还有很大提升空间,或许还能够再多努力一些。
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姜子牙的故事,简单了解他传奇的一生,探究那段历史中“时势造英雄”的真相。
---
01 昔日卖货郎,将登天子堂
展开剩余84%三千多年前的一个清晨,朝歌城门缓缓开启,守城卫士推门而出,眼前站着一位挑着担子、神情沧桑的卖货郎,正朝城内缓步走去。此人,正是后来的历史名将姜子牙。
那时的姜子牙尚未崭露头角,生活坎坷,失去父母,家无定所,只得入赘为婿。他的妻子马氏性格刚烈,远近闻名的悍妇,姜子牙在岳父家倍受冷落,最近刚被赶出家门。步入暮年,孤苦无依的他靠挑担卖货维生,天未亮便赶到城门口,希望占据早市先机。
他来到城东一棵大树下,放下担子摆摊卖面,然而生意冷清,半天无人问津。眼看太阳升起,一位光头老汉走来,说:“我老伴做鞋帮,没糨子了,来买一文钱的面。”姜子牙虽失望,却勉强笑着称面。没想到那人刁难,说姜子牙少称了重量,气得一折秤杆,骂骂咧咧地走了,还抓起面撒地一片狼藉。
收拾残局后,姜子牙灰心丧气地回家,沿路思忖,觉得自己这般境遇不如死了算了,心生轻生念头,准备跳河寻死。就在这时,一位老人突然出现,拦住他,耐心开导,预言他命中有贵人相助,虽经历坎坷,晚年必成大器。
听罢,这番话点燃了姜子牙的希望之火。他开始钻研《周易》,靠相面算卦勉强度日。终于,有一天,被比干发现并引荐进朝为官,那时的姜子牙已经七十岁。
---
02 渭川垂钓,愿者上钩
姜子牙被比干引荐入朝之时,商朝正处于末期,最后一任君主商纣王即位。纣王暴虐无道,宠信奸臣,残害忠良,沉迷酒色,致使国家腐败,百姓苦不堪言,诸侯纷纷心怀不满,准备起兵反抗。
姜子牙看透了商纣王的气数已尽。比干敢于谏言,结果惨遭杀害,残忍至极。比干之死,令姜子牙对纣王彻底绝望,只得装疯卖傻,等待时机,寻觅明主。
姜子牙精通《周易》,洞察时势,认定西伯侯姬昌就是他等待的明主。为避人注意,他退隐渭水边,每日垂钓,但他钓鱼的鱼钩竟是直的,不挂鱼饵,且不入水,完全悬空而钓。旁人看来荒唐至极,实则此举寓意深远,目的是等待那个能够理解他的人。
消息传到文王耳中,文王曾多次派人邀请姜子牙出山,皆被拒绝。最后,文王斋戒沐浴,亲自带礼亲赴渭川,经过八次登门拜访,终于请动了姜子牙出山,共商灭商大计。
姜子牙的才华无人能及,文王愿倾尽国库重金聘请他辅佐,堪比现代企业高薪挖才。七十岁后,他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“怀才得遇”。
周文王求贤若渴,姜子牙择主心切,二人一见如故,志同道合,携手谋划推翻暴虐纣王,建立新周朝。姜子牙不仅提出灭商的军事谋略,还献策治国安邦,消除姬昌父子对讨伐正义性的疑虑,坚定了他们的决心。
从此,姜子牙走上了政治舞台,成为那个时代不可替代的关键人物。
---
03 山河平定,齐国雄起
历史的车轮从不倒退,奴隶制商朝的命运已走到尽头,大厦将倾,摇摇欲坠。纣王的暴政使得他众叛亲离,嫉贤妒能,杀戮忠良,无人辅佐。面对周军来势汹汹,他只得亲自披挂上阵。
姜子牙凭借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,成功以少胜多,助武王姬发击败商纣,开创周朝新纪元。大业告成,姜子牙也退居幕后,不再亲临前线,年轻的武王开始独当一面。
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,姜子牙被封为齐国的君主,负责管理东夷边陲。齐国远离王都,皇命难以直达,姜子牙肩负重任,稳固边疆。
他击退夷莱侵袭,推行适合本地的治理策略,经济上依海而兴,盐业渔业飞速发展,使齐国实力迅速壮大。文化政策上,他尊重本地风俗,推崇“因其俗,简其礼”,以宽容怀柔获得民心,使齐国吸引大量移民,国力日益增强。
姜子牙以一己之力,撑起了那个时代的风云。他如掌舵者,虽年迈体衰,却顶风破浪,引领齐国走向辉煌。数千年后的今天,他的光芒依旧耀眼,成为穿越时光的传奇。
姜子牙的成功,是机遇与实力、命运与努力的奇妙结合。他在灭商扶周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无可替代的角色,在齐国的治理中更留下了深远影响。这个名字,如星辰般璀璨,永不湮灭。
人生的际遇难以预料,或许一旦来临,便是改变命运的转折。你觉得,我们又该如何抓住这样的机会呢?
关注我股市杠杆投资,每天分享更多历史感悟。
发布于:天津市